敘事治療在生涯規劃上的應用,強調要先探索過去故事、鬆動打開主流故事、建構未來故事,並行動與實踐技巧。與設計思考相對應的,聽出並反映給來訪者的生命主題,即是人生羅盤的部份。檢視生涯困境並探索與生命主題相關連的部份,可以對應到好時光日誌、心智圖法。將生命主題延伸至未來,形成生涯願景,且描繪偏好的故事來形成替代故事,則是奧德賽計畫在做的事。還有,強化角色能在現實中長出自己的故事跟將抉擇具體化,就是原型體驗的概念。
於是,不管是敘事治療或是生命設計,都在強調怎麼藉由蒐集人生素材,創造出各種新的生命故事原型,然後不斷的去嘗試,不怕失敗與挫折的在嘗試與調整的過程中,去篩選與選擇更符合、也更適合自己的人生腳步,然後放掉不要的,朝想要的前進。
不過,在結合敘事治療與生命設計可能會碰到的難題之一,就是前者會更傾向向下深,後者則是較強調更寬廣,怎麼調和深與廣,拿捏這部份的比例,是這次團體需要好好「設計思考」的事。可能,這也反映在每次團體間的調整上,有時會想要有更深一點的交流,有時則會想要有更多的體驗活動。
「當初的自己」在第二次團體又會發生什麼事,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。
今天團體竟然不是從人生羅盤的討論開始,不是一開始都應該先討論回家作業嗎?反而,帶領人馬上帶了一個學術名稱叫「生涯建構訪談」的小記者活動,要我們兩兩分組,互相訪問對方,透過問題去了解對方可能的重要價值與特質,還有跟生涯發展的關聯性,可能是看我們一頭霧水的,還發了訪稿讓我們可以照著問。
「生涯建構訪談」(參考《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》ch.7)
問題1:角色楷模。可問:成長過程中,誰是你佩服的人?在小時候,除了父母之外,如果有三個你最欣賞的人,會是誰?
問題2:雜誌、網誌、電視節目。可問:有無特定喜歡或固定看的?是什麼吸引你?為什麼喜歡它?
問題3:最喜歡的故事。可問:最近看的書本或電影中,你有最喜歡的故事嗎?喜歡其中的什麼?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,或是哪個故事情節?
問題4:座右銘。可問:最喜歡的座右銘是什麼?有生活格言嗎?曾經陪伴你度過低潮的勵志名言是什麼?在書店裡曾看到什麼話語吸引你?
本來以為每個問題都要問,但帶領人說只要選兩個問就好,後來因為時間關係,我們這組甚至只選一個題目互相問。我們選的是「最喜歡的故事」這題。我挑的是前陣子剛看完的書《也許你該找人聊聊》,對方講的是之前在Netflix上熱播的影集《誰是被害者》。
在《也許你該找人聊聊》故事裡,一共有幾個支線,除了作者自己因為被甩而情緒崩潰,去找心理師做諮商的情節外,還有作為心理師的作者,她自己手上的四個個案,分別是:一個自戀的好萊塢製片,一名才剛結婚就被診斷出末期癌症的女子,一個威脅生活景況一年內沒有好轉就要在生日當天自殺的老婦,還有一個二十多歲、老是跟不對的人勾搭的年輕人。
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她幫自戀的好萊塢製片做治療的過程,從一開始對方的極度不配合,但後來慢慢的卸下心房,說出內心最深沈的傷痛,是感到有最大改變的故事。裡面有一段話我很喜歡:「生命中的關係不會真正結束,即使你再也見不到那個人……,不論你有沒有察覺。他們時常讓你看見你如何與自己和他人互動,有時候是你在心中與他們對話,有時候是他們在你夢裡對你說話。」
我想,這也反應了我希望能夠幫助到別人,看到他人可以真正的改變,這是我重視的價值,而我會想透過真誠的關係互動,以及所學的方式,來盡可能的幫忙,這也反應了我的特質。
訪談完彼此,我們回到大團體做分享,而且要幫忙夥伴做介紹,把剛剛聽到的告訴大家。然後,又是兩人一組分享,而且要跟剛剛是不同的人,要講自己寫的工作觀與人生觀,並且要各擷取出三個重視的人生與工作價值。
我照著人生觀與工作觀上面的參考問題寫。還在講人生觀的時候,帶領者就告訴我們因為時間關係,先分享人生觀就好,所以只需要寫出三個重要的人生價值。我寫下的重要人生價值是:「體驗人生、自我實現跟自在舒適」。
人生觀可以解釋成「人生終極目標」,也就是你這輩子最在乎的事:人活在世上是為了什麼?人生的意義或目的是什麼?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聯是什麼?家庭、國家與世上其他事,對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?你重視哪些人生價值?你是否有信仰,有的話,那對你的人生造成什麼影響?情緒、想法、感受、信念,在人生中扮演什麼角色?
描述工作觀時,可以提到幾個問題:為什麼要工作?工作是為了什麼?工作的意義是什麼?工作和個人、他人、社會有什麼關聯?什麼叫好工作或值得做的工作?金錢和工作的關聯是什麼?經歷、成長、成就感和工作的關聯是什麼?
我們每個人都把各自的人生價值觀寫在便利貼上後,貼在團體室的白板上。神奇的是,幾乎每個人重視的價值觀各有不同,沒有什麼人重複,看著大家的價值觀,心裡不禁想:「每個人追求的東西都不一樣啊!」。就在我還狐疑做這個要幹嘛的時候,突然就開始了「價值觀拍賣會」。
我們被分成兩兩一組,象徵性的每組各擁有一千萬可以來拍賣大家剛剛寫的價值觀,每個價值觀會依照主持人的喜好來決定底價,但通常就是一百萬起跳,每次一定要加價五十萬。由於上面羅列了快20個價值觀,因此全部買下是不可能的,勢必要做出一些取捨。我跟羅盤夥伴討論後的競標策略是除了我們各自最想要的價值觀外,其他是能標到幾個是幾個。
果然如我們料想的,大家一開始下注都比較謹慎,所以我們每次都用一百萬就標到幾個價值觀,也剛好我們各自想要的價值觀在還滿前面就出現的,所以大家下注也都還算保守,讓我們在後面還有錢又標到幾個,最後我們是標到最多價值觀的一組,連帶領者都說我們這組很會標。
我們各自最想標的是:「體驗人生」跟「與情緒共處」。其他還標到:「成就感」、「追求」、「冒險」跟「勇氣」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認識到體驗人生比另外兩個價值觀對我來說又更重要一點,帶領者也有提到,在人生中的某些時候,我們可能會面臨價值觀衝突,這時如果知道自己會更重視哪個價值觀一點的話,在抉擇上也能比較自然知道可以傾向哪邊。我滿認同的,人生充滿選擇與捨棄,但不管怎樣,都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
競標完後,我們回到大團體討論剛剛的過程,也分享彼此在工作觀與人生觀上有互相促進或彼此矛盾的地方,大家都簡單講過一輪後,就馬不停蹄的進入到下一個活動。
感覺這裡是可以再多分享一點的,但今天似乎塞了很多活動,帶領者都會有點著急的想進入到下個活動,在大團體的時間就相對少了一些,實在是有點可惜,這邊應該可以分享的更深一點才是。
今天的第三個活動「S生命線」,我們都拿到一張上面畫有S的紙,底端寫著出生,頂端寫著現在。我們被要求先寫下「現在的人生主題」會是什麼。帶領者解釋說:「如果我們的人生是一本故事書,那這本故事書的書名會是什麼?」然後,我們得寫下符合這個主題的4~6件過往的人生經歷。
第一張寫完後,我們又被要求寫下跟第一張主題「完全相反」的第二張生命故事線。以及第三張選擇自己重視的人生價值觀,一樣都是寫4~6件符合題目的人生事件。
「S生命線」
第一張:訂下「現在的人生主題」,然後回顧過往經驗,寫下4–6件符合的人生經歷。
第二張:寫下與第一張「完全相反的主題」,同樣寫下4–6件符合這個主題的過往人生經驗。
第三張:挑選自己所重視的「人生價值觀」,一樣寫4–6件有與自己人生價值相符的過往經驗。
我幫自己當前人生的主題叫做:「順順走的人生」,完全相反的主題就叫做「叛逆的人生」,人生價值觀的主題就是「充分體驗的人生」。各寫完一些相對應的過往經驗後,發現不同的觀點或視角,確實可以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腳本,就如同帶領者在最後討論時分享的:「我們可以用很悲慘的方式看人生,然後就會挑選人生所有悲慘的事來證明自己過得有多悲慘。但是,我們也能用快樂的方式看人生,然後就會發現原來自己有過許多快樂時光。」
這次寫完,可能因為「時間的關係」,就沒有兩兩分組先討論了,反而是直接大團體討論。大家互相分享各自原先的人生、相反的人生還有彰顯重視價值的人生,有些人分享了自己很內心的東西,還不禁哭了出來,我自己聽到都為他們感到心疼。「每個人都過得不容易啊!」我邊聽邊想。
在聽的過程,我想到之前聽過的一句話:「卓別林說過,人生近看是一場悲劇,遠看是一齣喜劇。」或許就如同在書寫人生的練習中,我們可以學習怎麼用一個新的方式與新的目光,拉遠一點去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,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體悟與想法。
「那我呢?如果現在有個在一千萬光年以外的外星人來看我與我的人生,牠會怎麼想呢?牠會覺得我現在的問題還是問題嗎?」我一邊這樣想著,一邊把這個問題帶到團體結束後的回家路上,還繼續想著。
團體的最後,我們要選一張說書人卡代表今天參加活動的心情,我選了一張有眼淚的卡片,因為我想起了之前在上課時,老師們會說,當有人哭時,可以這麼問他:「你覺得這滴眼淚在告訴你什麼?」
「當你為自己的人生而哭時,你覺得這滴眼淚在告訴你什麼?」
【《做自己的人生設計師》閱讀筆記】
「8.設計夢幻工作」
「不是在找工作,而是努力拿到幾個工作機會」
「9.選擇幸福」
生命設計的選擇流程:蒐集&創造、篩選、選擇、放手&前進
「10.對失敗免疫」
所是、所做、所為,再次循環
失敗重擬練習:1.記錄自己的失敗。2.分類失敗。3.找出成長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