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團體】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故事書》:用設計思考X敘事治療 來人生設計(Part3)

洛奇心理師雜文集
9 min readJul 12, 2020

--

這次的人生設計團體之於我自己,也是一次打造原型的體驗。但在原型體驗中的最大天敵,確實是「害怕失敗」與隨之而來的「焦慮」。

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,在整個過程中,會很擔心來參加的夥伴們,會不會覺得沒有幫助或收穫,會不會覺得自己的生涯問題仍然沒有解決。可能也帶著這樣的焦慮,總是很想再多塞一點活動,或是該怎麼在多一些對話或活動經驗中取捨,所以常常面臨活動帶得很趕,也沒有辦法好好討論的窘境。

不過,換個方式想,這次的團體更像是為每個來參加的人在心裡種下一顆種子,學習到能使用哪些工具,可以更好的養育心中的種子,讓種子有夠好的環境可以長大。就像我自己在接觸一些設計思考的書後,當有些想法卡住時就會想畫一下心智圖,激發自己的不同創意,找到新的可能性;當我又想待在舒適圈裡面,抗拒行動時,就會提醒自己要做原型體驗,試著冒險看看。

或許,在這幾次團體中,沒有辦法看到他們真實長大的模樣,但是卻可以幫助他們如何長大。那麼,就沒有所謂的失敗,一切都是不斷的前進。

最後,「當初的自己」在第三、四次團體又會怎麼長大與前進呢?讓我們陪他走上這最後一程吧。

第三次團體我們被要求得早點到,因為需要做一個叫「尋.嘗日」的生涯興趣探索牌卡。確實如老師所說,雖然我不是太有選擇障礙的人,可是要整套完成,一個小時的時間也是相當快就過去了。

首先,要從一堆日常生活活動中,挑選出我們平時喜歡或會做的活動。
接著,要翻到每張活動卡的背面,選擇自己喜歡這個活動的原因(不限個數,但盡可能選最重要的幾個)。
然後,計算出各類型的數量,找出前三高分的類型卡內容。
最後,去翻閱類型卡,看看自己的類型特徵、興趣組型及推薦的參考職業,去看與自己目前所想的是一致,或有些新的啟發。

大家都完成尋嘗日的結果後,我們被分成兩組,要跟「好時光日誌」的結果一起做討論,要我們彼此分享,看看自己的日常活動觀察中,與尋嘗日做出來的組型結果,有沒有哪些相似或相異的地方,以及自己看到這兩項結果後,有沒有新的體悟與感受。

好時光日誌分為三大部分:
第一部分是活動紀錄,請你列出平日從事的主要活動,請列出當下正在進行的活動、周圍的環境與氛圍、互動的對象、使用到的物品、參與者等。
第二部分是評估從事這些活動時的專注投入與精力充沛的程度。
第三部分是反省,也就是看著活動紀錄,找出趨勢、心得或是意想不到的事,任何讓一天順或不順的線索都可以記下來。
建議做每週的好時光日誌反省,不要只反省各項活動的單次體驗。

我在尋嘗日做出來的結果是內省型最高,再來是創作型,研究型跟主導型則是同分,並列第三。這樣的結果沒有讓我太意外,算是符合我對自己的認識與了解。但主導型較高可能是一直讓我有些感到矛盾的部份,因為自己有時會想多站出來一點,有時又想退的遠遠的,所以常會進退失據,抓不到定位。

好時光日誌部份,我發覺自己在打文章跟看書時,都能感到專注投入,做完後也都還會滿有精力的,不會有太疲憊的感覺。可是在打履歷或是找工作時,雖然還算是可以投入,可是會感覺滿耗能的。然後以寫作時比較可以感受到心流,但好像又不到完全進入。

我也試著回想還在醫院時的狀況,在做衡鑑、治療時都能專注投入,可是衡鑑做完常常感到精疲力盡,倒是治療有時做完反而覺得還很有電。至於寫報告就是又難投入又費力的一件事。帶病房團體跟做衡鑑的感覺較類似,都是事前會比較焦慮,事後有些疲憊,但大致上可以專注與投入。

整體這樣看下來,衡鑑比較像是看書或是蒐集與整理資訊,偏向是「研究型」的部份,但治療更像是寫作的過程,常常需要創意及讓故事帶著自己做,有時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發現,跟「創作型」的部份挺類似的。發現這樣的對應性,確實滿有趣的。

在大家都分享完自己的尋嘗日組型,與好時光日誌的對應後,我們接著被要求挑選一件平時我們最能專注投入的事情,寫在圖畫紙的中央,並把它圈起來。然後延伸五、六條線作為第二圈,然後再延伸3、4個新詞彙作為第三圈。再從最外圈挑3或4個字詞,拼湊成一個聽起來有趣、好玩的活動或工作,給自己一個新角色,並把它畫出來。

心智圖法三步驟
步驟一:選一件事放在正中央。
步驟二:依據最初的點子,寫下5、6件相關的事(想到什麼,就寫什麼)。依據每個新字詞來自由聯想3~4個新詞彙,至少延伸3到4層,最外層那一圈,至少有12個字詞(需有時間限制,快速做完,約3–5分鐘)。
步驟三:利用隨機想到的字詞,挑幾個最外層、有趣的字詞,拼湊成幾個概念,設想一種有趣的人生,並把它畫出來。

我一開始挑選的活動是「心理治療」,最後延伸出來,我覺得比較有趣的字詞是「文字」、「產品」、「點子」、「規劃」,重新整理成一個活動的話,我想到的是類似廣告或行銷公司,會幫忙想很多點子跟產出文案,甚至是規劃活動,也許會更聚焦在心理健康的推廣這個項目也不一定。

看到這個結果,突然覺得有點神奇,因為自己確實會想做一些心衛推廣的事,想要破除精神疾病污名化。依然因為時間關係,老師原來應該是想讓我們選在尋嘗日裡較有感的活動也畫一張,還有上次做的人生觀也畫一張,這樣我們就可以有三個不同的好點子。

當然,自己做出不同的點子是挺有趣的,不過能夠聽到大家的一些創意與對自己人生的想法,讓我感到這是自己一個人做的時候,所得不到的東西,反而這會是團體更可以帶給自己的收穫。

第四次團體,也就是最後一次,主要聚焦在「奧德賽計畫」的分享上,也就是最後一次回家作業:設計出三個不同版本的人生計畫。

奧德賽計畫
請各位動動腦,寫下接下來五年,人生的三種可能版本。

「人生一」 — 你目前做的事,或目前人生的延伸,或是渴望一段時間、吸引力十足的點子。「人生一」是目前已經有的點子,這是一個很棒的點子,值得在這個練習中好好想一想。
「人生二」 — 萬一事情生變,你會做的事。想像一下,萬一「人生一」的點子突然過時,或者不再是選項,此時要怎麼辦?當你強迫自己想像,一定得靠著「目前在做的事」以外的事謀生,你會想出什麼。
「人生三」 — 如果錢不是問題,面子不是問題,你會做的事,或你想活的人生。如果有一件事,收入還過得去,而且沒人會笑你、看輕你,你會做什麼?儘管無法突然靠這件事謀生,也不保證沒人會嘲笑(人們其實很少有這個閒工夫),不過想想這個可能性,對生命設計探索大有助益。

1. 每個人生計畫要包含個人生活及與事業無關的事,例如:想結婚嗎?想訓練自己參加全馬比賽嗎?想靠念力折彎湯匙嗎?
2. 替每一個計畫取名字,點出主要的精神。
3. 寫下那個計劃要問的問題 — 最好寫下兩、三個。替每一個可能的時間軸,研究各種可能性,進一步認識自己與世界。你想替不同的人生版本,測試並探索什麼樣的事?
4. 以儀表板評估以下幾項:
(1)資源(是否擁有客觀資源 — 執行計畫所需的時間、金錢、技能、人脈?)
(2)喜歡程度(等不及要執行這個計畫,還是興趣缺缺,或者普普通通?)
(3)自信程度(信心滿滿,還是時再不確定能否執行?)
(4)一致性(這個計劃本身說得通嗎?和你本人、你的工作觀及人生觀是否協調?)

我們每個人都各自分享了3個自己的人生計畫,也就是聽到了18個不同的人生。我自己分享的第一個人生是繼續待在醫院工作的人生,第二個人生就是接受offer,轉往去學校工作。第三個人生因為可以不考慮錢,會想要開間能提供各式心理服務的咖啡館

緊接著,我們被要求提出一個最想嘗試看看開展的人生計畫,以及這個計畫可能會遭遇到的問題。然後把「好問題」寫在白板上。接著,進入腦力激盪時間,我們每個人都盡可能的針對其他人的問題,提供各式各樣的點子。接下來,依據主題或類別,把相似的點子放一起,幫每一組取名字,並連結到最一開始各自提出的問題。然後老師要我們帶著這些新點子,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嘗試看看,也就是去打造原型,並實際的去行動與體驗。

「腦力激盪原型體驗」程序
1.擬出好問題:「我們可以想出多少辦法來……」
2.暖身:先讓自己進入努力發揮創意的放鬆狀態。
3.進入腦力激盪時間:原則是,重量不重質、沒有不該提的點子、晚點再批評、接力別人的點子、鼓勵瘋狂點子。
4.取名字與整理點子:將相似的點子整理在一起並命名,接著投票選出想先提哪個點子打造原型。

團體的最後,我們成為了彼此的生命設計團隊夥伴,承諾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點份比薩聚在一起,看看互相的原型打造狀況,當前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,以及可以互相提供一些瘋狂的點子再回去試試看。有了這樣團隊的支持,在人生設計的這條路上,似乎可以更放心的前行。

我想,當下次又被問到:「嗯,近來過得如何?」我會有讓自己相當滿意的答案了。

【《做自己的人生設計師》閱讀筆記

「3.找出一條路」
好時光日誌:活動記錄(專注&精力充沛的時刻)、反省(發現自己學到什麼)
AEIOU法:活動、環境、互動、物品、使用者
回顧過去輝煌時刻:高峰經驗

「4.卡住怎麼辦」
卡住 →發想!
生命設計師的兩點原則:1.有大量點子可以選,就能做出更好的選擇。2.不論要解決什麼,千萬別碰到第一個解決方案就選了。
心智圖法:1.選擇一個主題。2.畫心智圖。3.靠著「二次連結」發想出概念(把所有點子混合在一起)
船錨問題:重擬目標、重擬方案、研究流程。
「快速失敗,在失敗中前進」
心智圖 — 專注、精力、心流
從「解決問題」(接下來要做什麼?),進入「設計思考」(我可以想像什麼?)

「5.自己的生命,自己設計」
人們誤入歧途的原因,在於以為只要替人生想出一個計畫,一切就會一帆風順。只要做出正確選擇,就會藍圖在手,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也知道要做什麼、人生該怎麼活。
奧德賽計劃:替人生接下來的五年,想出三個不同的計畫。人生1-你目前在做的事。人生2-萬一事情生變,你會做的事。人生3-如果錢、面子都不是問題,你會做的事,或你想活的人生。p.130–131

「6.打造原型」
「打造即思考」
「打造原型,探索計劃會碰上的問題。」
打造生命設計路徑原型的重點,是提出好問題、拋掉隱藏的偏見與成見、快速反覆循環,替想嘗試的路徑帶來動能。
打造原型的目的是提問、製造體驗、找出成見、快速失敗,在失敗中前進、偷窺一下未來,促進自己與他人的同理心。
生命設計訪談&原型體驗
生命設計腦力激盪:1.擬出好問題。2.暖身。3.進入腦力激盪時間。4.取名字與整理點子。

--

--

洛奇心理師雜文集
洛奇心理師雜文集

Written by 洛奇心理師雜文集

李炯德臨床心理師 @ 初色心理治療所 | 經營有FB粉專「心理師的深夜學堂」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sycampus/ | 著作有《做自己的主人:那些青春與懵懂,寫給年輕學子的解答之書》| 講座或相關合作邀約歡迎來信聯繫:psy.jondlih@gmail.com

No responses yet